【弑父杀母词语意思】“弑父杀母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杀害父亲和母亲”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犯下极其严重的罪行,尤其是对至亲的背叛与伤害。在古代文化中,父母被视为最亲近、最值得尊敬的人,因此“弑父杀母”不仅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道德上的极端堕落。
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,用以描述某些人物因极端仇恨、权力欲望或其他动机而做出违背伦理的行为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弑父杀母”有时也象征着对传统、权威或家庭价值的彻底背离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| 词语 | 含义 | 使用场景 | 文化背景 |
| 弑父杀母 | 杀害父母,指严重违反伦理的行为 | 历史记载、文学作品、道德批判 | 古代重视孝道,强调亲情与伦理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弑父杀母”最早可追溯至《左传》等先秦文献,其中提到“弑君三世,弑父杀母,皆为不义”。这里的“弑”是指臣子杀害君主或子女杀害父母,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。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,这种行为被进一步定义为“大逆”,成为社会所不容的极端罪行。
在后世文学中,如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等小说中,也有类似情节出现,用以突出人物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沦丧。
三、现代语境中的使用
在当代社会,“弑父杀母”虽然不再常见于现实事件,但依然作为警示性词汇存在,用于批评那些无视亲情、伦理甚至法律的人。此外,它也常被用作比喻,比如“弑父杀母”可以表示对传统观念的彻底颠覆或对旧制度的强烈反抗。
四、相关词语对比
| 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弑父杀母”的关系 |
| 弑君 | 臣子杀害君主 | 与“弑父杀母”同属“弑”类行为,但对象不同 |
| 不孝 | 不敬父母 | 行为较轻,不涉及杀害 |
| 逆子 | 背叛父母的孩子 | 比“弑父杀母”程度轻,但同样涉及伦理问题 |
五、结语
“弑父杀母”不仅是对生命的剥夺,更是对人性底线的挑战。在任何时代,尊重生命、维护亲情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。这一词语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都应坚守道德底线,避免走向极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