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太丘与友期行意思及原文】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是出自《世说新语·方正篇》的一则经典故事,讲述了东汉时期陈寔(字仲弓)与其友人约定同行,但友人未按时赴约,陈寔坚持守信,最终友人因失信而受到教训的故事。该文通过简短的对话和情节,传达了诚信、守时、尊重他人等传统美德。
一、
本文讲述的是陈太丘(即陈寔)与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行,但朋友未能按时到达。陈太丘在等待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信。当朋友终于到来时,陈太丘并未责怪他,而是以理服人,指出其失信之过。最后,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歉意。
文章虽短,但语言精炼,人物形象鲜明,体现了古人对“信”的高度重视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
内容 | 原文 | 翻译 |
开头 | 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。 |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,约定的时间是中午。 |
等待 | 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 |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,陈太丘便离开了,离开之后朋友才到。 |
对话 | 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 | 元方当时七岁,在门外玩耍。客人问元方:“你父亲在吗?”元方回答:“等您很久没来,他已经离开了。” |
质问 | 友人便怒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 | 朋友生气地说:“真不是人啊!和别人约好一起走,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。” |
回应 | 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 | 元方说:“您和我父亲约定中午见面。中午没到,就是没有信用;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,就是没有礼貌。” |
结尾 | 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 | 朋友感到惭愧,下车拉他(元方)。元方走进门去,不再回头看他。 |
三、文章寓意
- 守信重诺:陈太丘即使朋友失约也坚持等候,体现了对承诺的重视。
- 知错能改:朋友在元方的质问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主动道歉,表现出良好的修养。
- 教育意义:通过一个孩子的口吻指出长辈的不当行为,既显示了孩子的机智,也强调了“信”与“礼”的重要性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文章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方正篇》 |
作者 | 刘义庆(南朝宋) |
主题 | 守信、礼貌、家庭教育 |
故事主角 | 陈太丘、友人、元方 |
核心思想 | 诚信为本,言行一致 |
语言风格 | 简洁明了,对话生动 |
教育意义 | 强调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 |
结语:
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不仅是一则寓言故事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有的道德准则。在现代社会中,诚信与礼仪依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