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外桃源出自】“世外桃源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源自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《桃花源记》。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、生活安逸的理想世界,后人便用“世外桃源”来形容理想中的美好境地。
一、
“世外桃源”出自东晋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,是古代文人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寄托。文章通过渔夫的视角,讲述了一个隐藏在桃花林中、与外界隔绝的村落,那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、无忧无虑的生活。这个故事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,也寄托了他对和平、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由于其寓意深远,“世外桃源”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,常用于形容远离尘嚣、宁静美好的地方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桃花源记》 |
作者 | 陶渊明(东晋) |
文体 | 散文(寓言式叙事) |
主题思想 |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,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|
含义 | 指与世隔绝、生活安逸、环境优美的理想之地 |
延伸意义 | 常用于形容远离喧嚣、心灵宁静的环境或理想状态 |
使用场景 | 描述自然风光、理想生活、隐居之所等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国文化中关于“乌托邦”的典型代表,被广泛引用和演绎 |
三、结语
“世外桃源”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虚构世界,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,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追求理想的勇气,依然是值得珍惜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