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王守仁传文言文的翻译】王守仁,字伯安,浙江余姚人。明代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心学的集大成者。他一生经历丰富,思想深刻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本文将对其《王守仁传》的文言文内容进行翻译,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,便于理解与查阅。
一、文言文原文(节选)
> 王守仁,字伯安,余姚人。少有大志,尝读书于龙泉山,日夕不辍。尝问诸师曰:“圣人可学而至乎?”师曰:“然。”遂益自勉。年二十一,举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时刘瑾专权,公不附之,出为南京兵部主事。后迁吏部员外郎,复出为贵州龙场驿丞。居数月,悟道于龙场,始明“知行合一”之说。
二、现代汉语翻译
王守仁,字伯安,是浙江余姚人。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,曾经在龙泉山读书,日夜不停。他曾问老师:“圣人可以学习而达到吗?”老师回答:“可以。”于是他更加努力地自我勉励。二十一岁时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刑部主事。当时宦官刘瑾专权,王守仁不愿依附他,于是被调任为南京兵部主事。后来升任吏部员外郎,又因故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。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后,他在龙场领悟了道理,开始提出“知行合一”的学说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文言文句子 | 现代汉语翻译 |
王守仁,字伯安,余姚人。 | 王守仁,字伯安,是浙江余姚人。 |
少有大志,尝读书于龙泉山,日夕不辍。 |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,曾在龙泉山读书,日夜不停地学习。 |
尝问诸师曰:“圣人可学而至乎?” | 他曾问老师:“圣人可以学习而达到吗?” |
师曰:“然。”遂益自勉。 | 老师回答:“可以。”于是他更加努力地自我勉励。 |
年二十一,举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 | 二十一岁时考中进士,被任命为刑部主事。 |
时刘瑾专权,公不附之,出为南京兵部主事。 | 当时宦官刘瑾专权,王守仁不愿依附他,于是被调任为南京兵部主事。 |
后迁吏部员外郎,复出为贵州龙场驿丞。 | 后来升任吏部员外郎,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。 |
居数月,悟道于龙场,始明“知行合一”之说。 | 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后,他在龙场领悟了道理,开始提出“知行合一”的学说。 |
四、简要总结
王守仁一生致力于学问与实践的结合,强调“知行合一”,主张通过内心体悟来实现道德修养。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士人阶层,也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通过对其传记的文言文翻译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位思想家的成长经历和核心理念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其哲学思想或历史背景,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