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法币是我国哪个时期政府发行的货币】“法币是我国哪个时期政府发行的货币”是一个关于中国近代金融史的问题。法币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推行的一种法定货币制度,其发行和流通对中国当时的经济、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一、
法币是中国近代史上由国民政府于1935年正式推行的法定货币,标志着中国从银本位制向信用货币制度的过渡。这一制度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也因通货膨胀等问题逐渐失去信用,最终被金圆券等后续货币所替代。
法币的推行不仅反映了当时国家对金融秩序的控制意图,也体现了现代货币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实践。了解法币的历史背景与作用,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脉络。
二、法币相关信息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法币 |
发行时间 | 1935年 |
发行机构 | 国民政府(中华民国政府) |
背景 | 银本位制崩溃,为稳定经济、统一货币制度 |
特点 | 法定货币,不可兑换金银;由中央银行发行 |
流通范围 | 全国主要地区,尤其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|
历史意义 | 标志中国货币制度现代化的开端 |
消亡原因 | 抗战及内战期间严重通货膨胀,失去信用 |
后续货币 | 金圆券(1948年)等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法币是我国哪个时期政府发行的货币”这一问题的答案是:法币是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1935年发行的货币,属于民国时期的金融制度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