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肖像权被侵权怎么办】当个人的肖像权受到侵害时,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心理压力。面对这种情况,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采取正确措施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对“肖像权被侵权怎么办”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什么是肖像权?
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(包括照片、画像、视频等)所享有的专有权利,包括使用、复制、公开等权利。未经本人同意,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商业或非商业活动。
二、常见的肖像权侵权行为
| 类型 | 说明 |
| 未经允许使用肖像 | 如在广告、宣传册、网络平台等公开使用他人肖像 |
| 擅自制作、传播肖像 | 如将他人照片用于恶搞、丑化、诽谤等 |
| 侵犯隐私权的肖像使用 | 如在公共场所拍摄他人并公开传播 |
| 商业用途未授权 | 如将他人肖像用于产品包装、品牌宣传等 |
三、如何应对肖像权被侵权?
1. 确认侵权事实
- 收集相关证据,如侵权截图、视频、网页链接、广告材料等。
- 确认侵权主体,明确是个人、企业还是平台。
2. 协商解决
- 可以通过电话、邮件或书面形式联系侵权方,要求删除内容、道歉或赔偿。
- 若对方态度积极,可达成和解协议。
3. 发送律师函
- 若协商无果,可委托律师向侵权方发出正式律师函,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法律责任。
4. 提起诉讼
- 若侵权行为严重,影响较大,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主张停止侵权、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等。
5. 向平台投诉
- 若侵权内容发布于网络平台,可向平台投诉,要求删除相关内容。
四、维权所需材料
| 材料名称 | 说明 |
| 身份证明 | 证明自身为肖像权人 |
| 侵权证据 | 包括截图、视频、链接等 |
| 使用记录 | 如侵权内容的发布时间、传播范围等 |
| 损失证明 | 如因侵权造成的名誉损害、经济损失等 |
五、法律依据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018条规定:
> 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拍摄、窥视他人住宅等私密空间,拍摄、窥视他人身体私密部位,或者拍摄、窥视他人私密活动。”
同时,《民法典》第1019条也明确规定:
> 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、污损,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。”
六、维权建议
| 建议 | 说明 |
| 及时取证 | 发现侵权后第一时间保存证据 |
| 明确责任主体 | 找准侵权人,避免无效维权 |
| 保留沟通记录 | 与侵权方的沟通内容应妥善保存 |
| 寻求专业帮助 | 如情况复杂,建议咨询律师 |
结语:
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,一旦遭遇侵权,应及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。通过合理的方式与侵权方沟通、依法维权,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