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请君入瓮原文及翻译】在古代汉语中,“请君入瓮”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成语,出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,用来比喻让对方自己陷入某种困境或陷阱。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,还常用于讽刺那些自作自受、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人。
以下是对“请君入瓮”这一成语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内容和含义。
一、原文
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:
> “天子无戏言,言则史书之,礼成之,乐歌之。今君侯为大将军,封万户,富贵已极,岂可妄言?若欲自取祸,亦当自为之,何以累他人?”
> 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这段话并非直接出现“请君入瓮”,但后人根据此意引申出成语“请君入瓮”。
而更常见的出处是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高宗永徽元年》:
> “帝问曰:‘卿等何以知其非?’对曰:‘臣等不知,但见其语,必有事。’帝曰:‘然。’遂命左右缚之,送至京师,置之于狱。……于是,诸人皆服,不敢复言。乃曰:‘请君入瓮。’”
这里“请君入瓮”首次出现,意思是:“请您自己进入这口瓮里。”后来演变为成语,表示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。
二、翻译
| 原文 | 翻译 |
| 请君入瓮 | 让您自己进入这口瓮里,比喻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或困境。 |
| 天子无戏言 | 皇帝的话不能开玩笑,一旦说出,就会被记录下来。 |
| 言则史书之 | 说的话会被史官记载下来。 |
| 礼成之 | 按照礼仪来完成。 |
| 乐歌之 | 用音乐来颂扬。 |
| 若欲自取祸 | 如果想要自己招来灾祸。 |
| 亦当自为之 | 那也应该自己承担后果。 |
| 何以累他人 | 何必牵连别人呢? |
三、成语释义
- 词义:原指请别人进入瓮中,后引申为让人陷入自己设置的圈套或困境。
- 用法:多用于讽刺或批评他人自作自受的行为。
-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- 近义词:自食其果、自投罗网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
- 反义词:自省自责、明察秋毫、防患未然
四、总结
“请君入瓮”作为一个富有智慧和讽刺意味的成语,体现了古人对人性、权谋和处世之道的深刻理解。它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结晶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通过了解其原文与翻译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,还能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请君入瓮 |
| 出处 | 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 |
| 原文 | “请君入瓮”最早见于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 |
| 翻译 | 让您自己进入这口瓮里,比喻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|
| 含义 | 讽刺自作自受、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 |
| 用法 |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自取其祸 |
| 近义词 | 自食其果、自投罗网 |
| 反义词 | 自省自责、防患未然 |
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“请君入瓮”这一成语的来源、含义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价值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