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学识问答 >

关己则乱的成语

2025-11-06 17:56:37

问题描述:

关己则乱的成语,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06 17:56:37

关己则乱的成语】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会因为与自己相关的事情而情绪波动,影响判断力和决策能力。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也有体现,其中“关己则乱”便是一个典型例子。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或情感密切相关的问题时,容易失去冷静、思维混乱的状态。

下面是对“关己则乱”的相关成语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、出处及用法。

一、成语总结

成语名称 含义 出处 用法
关己则乱 指人对于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容易心烦意乱,失去理智。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……故曰:‘关己则乱’。” 多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个人事务时易受情绪影响,无法理性应对。
心烦意乱 心情烦躁,思绪混乱。 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宝玉听了,心烦意乱。” 常用来形容因事态复杂或压力大而心情不宁。
情绪失控 情绪无法自控,行为失常。 现代汉语常用表达 多用于描述人在激动或焦虑时的行为表现。
手足无措 形容遇到意外情况时慌乱不知所措。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默然不应,良久曰:‘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。’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’……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于是项王乃上马骑,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”(注:此为间接出处) 多用于描写突发状况下的慌乱状态。
乱了方寸 比喻事情发生后,失去了正常的思路和判断。 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“操曰:‘此人虽有才,但性急,难成大事。’”(非直接出处,现代常用) 常用于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失去冷静。

二、总结

“关己则乱”这一成语揭示了人类在面对与自身相关的事件时,往往容易陷入情绪波动,从而影响判断力和行动力。类似的成语如“心烦意乱”、“情绪失控”、“手足无措”等,都反映了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。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文化内涵,也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反思和自我调节的依据。

通过了解这些成语的出处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中的脆弱一面,同时学会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与理智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