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鹤唳华亭的词语意思】“鹤唳华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晋书·王导传》,原意是形容人在失意或忧愁时的孤独与凄凉。后多用来比喻人在逆境中仍保持高洁的品格,或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。
一、词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鹤唳华亭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原意 | 鹤鸟在华亭上鸣叫,象征孤独、凄凉 |
引申义 | 在逆境中保持高洁、坚贞不屈的精神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文学作品、历史背景描写或表达人物心境 |
二、词语解析
“鹤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洁、长寿的象征,常与隐士、君子相联系;“唳”是鸟叫声;“华亭”则是地名,古代文人常以华亭为象征,表示归隐或清高之意。
“鹤唳华亭”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,据记载,王导曾因政治失意而寄情山水,有“鹤唳华亭”之叹,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三、现代用法与延伸意义
在现代,“鹤唳华亭”常被用于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中,用来描绘人物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。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,也是一种人格的象征。
例如,在一些古装剧中,主角面对权谋斗争时,可能会说出“鹤唳华亭”,以此表达自己虽身处险境,但仍不失本心、坚持正义的决心。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鹤唳华亭”的关系 |
独木不成林 | 孤单无助 | 类似于“鹤唳华亭”的孤独感 |
宁折不弯 | 坚强不屈 | 与“鹤唳华亭”的精神内涵相似 |
身不由己 | 被动处境 | 与“鹤唳华亭”中的无奈情绪相近 |
五、总结
“鹤唳华亭”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代表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、保持自我操守的高尚品格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这个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。
通过了解其出处、含义及使用方式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