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道热肠的成语意思】“古道热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性格直爽、心地善良、乐于助人。这个成语带有浓厚的传统道德色彩,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真诚与热心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古道热肠 |
拼音 | gǔ dào rè cháng |
出处 | 出自清代小说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 |
本义 | 原指古代人的忠厚仁爱之心,后引申为心地善良、乐于助人的人 |
引申义 | 形容人富有同情心、热心肠,愿意帮助他人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称赞他人的善良、无私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|
二、用法举例
例句 | 解析 |
他总是乐于助人,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。 | 表示对某人热心助人的赞美 |
面对困难,她依然保持古道热肠,不计得失。 | 强调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|
这位老人虽然年迈,却依然古道热肠,关心邻里。 | 表现其善良、有爱心的性格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心地善良、乐于助人、热心肠、扶危济困 |
反义词 | 冷漠无情、铁石心肠、自私自利、冷眼旁观 |
四、总结
“古道热肠”是一个富有传统美德色彩的成语,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视仁爱、助人为乐的价值观,也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心地善良、乐于助人的人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关爱他人、传递温暖。
通过了解“古道热肠”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善意与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