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啥意思】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”是一句出自《世说新语》的成语,意思是:如果鸟巢被倾覆了,那么里面的卵还能完好无损吗?比喻在整体遭到破坏的情况下,个体也难以保全。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大环境崩溃后,个人或小团体也难以幸免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 |
拼音 | fù cháo zhī xià yān yǒu wán luǎn |
字面意思 | 倒塌的鸟巢中,哪里还有完整的蛋? |
引申义 | 整体毁灭时,个体无法独善其身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形容集体或系统崩溃后,个人难逃厄运的情境 |
二、历史背景
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,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有一次曹操的儿子曹冲问父亲:“如果一个鸟巢被风吹倒了,里面的小鸟还能活吗?”曹操回答:“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?”后来这句话被广泛引用,成为表达“大势已去,个体难保”的经典说法。
三、现代应用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政治 | 某个国家政权瓦解后,官员纷纷落马 |
经济 | 金融危机爆发,企业倒闭,员工失业 |
社会 | 网络暴力泛滥,个体难以自保 |
个人 | 在一个失败的团队中,成员难以成功 |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- 误用点1:有人将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”理解为“只要一起努力,就能成功”,这是误解。
- 误用点2:该成语强调的是“整体破坏”导致“个体受损”,并非鼓励团结协作。
- 使用建议:适用于描述系统性风险、集体危机等情境,不宜用于正面激励场合。
五、总结
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重大变故或系统性崩溃时,个体往往难以独立幸存。它不仅是对现实的深刻观察,也是一种警示:当大环境发生变化时,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波及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成语含义 | 整体毁灭,个体难保 |
历史来源 | 《世说新语》 |
现代用途 | 描述系统性风险、集体危机 |
注意事项 | 避免误用为鼓励合作的句子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覆巢之下焉有完卵”这句成语的内涵与适用范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