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如何绘制应力应变曲线】在材料力学中,应力应变曲线是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行为的重要工具。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,可以了解材料的弹性、塑性、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以及断裂特性等关键性能。本文将总结如何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参数,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。
一、基本概念
- 应力(Stress):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,通常用符号σ表示,单位为帕斯卡(Pa)。
- 应变(Strain):材料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量与原尺寸的比值,通常用符号ε表示,无量纲。
- 应力应变曲线:以应变为横坐标,应力为纵坐标的图形,用于展示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特性。
二、绘制步骤
1. 准备实验设备
- 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(UTM),配备合适的夹具和传感器。
- 确保试样符合标准尺寸要求。
2. 安装试样
- 将试样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中,确保对中良好,避免偏心加载。
3. 设置测试参数
- 根据材料类型设定加载速率、最大载荷范围等。
4. 开始加载
- 持续施加外力,同时记录载荷与位移数据。
5. 转换为应力应变数据
- 利用试样的原始截面积计算应力。
- 利用原始长度计算应变。
6. 绘制曲线
- 将应变作为横坐标,应力作为纵坐标,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。
7. 分析曲线特征
- 区分弹性阶段、屈服点、强化阶段、颈缩阶段和断裂点。
三、关键参数及意义
| 参数名称 | 定义说明 | 作用与意义 |
| 弹性阶段 |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| 表示材料的刚度,可用杨氏模量衡量 |
| 屈服强度 | 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| 表示材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|
| 抗拉强度 | 最大应力值 | 表示材料在断裂前的最大承载能力 |
| 延伸率 | 断裂时的应变 | 表示材料的延展性 |
| 颈缩现象 | 应力达到峰值后,局部截面减小 | 表示材料进入塑性变形后期 |
| 断裂点 | 材料最终断裂时的应力与应变 | 表示材料的极限承载能力 |
四、注意事项
-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加载均匀,避免冲击或振动干扰。
- 试样表面应平整,无缺陷,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- 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差异较大,需根据实际材料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参数分析,可以系统地完成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,并从中提取材料的关键力学性能指标,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重要依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