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抟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,但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一定的使用。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,本文将从字义、用法、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。
一、
“抟”字读音为 tuán,属于形声字,由“扌”(手)和“专”组成,本义与用手揉捏有关。在古代文献中,“抟”常用于描述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,或指人用力聚集、凝聚某种力量。此外,在某些情况下,“抟”也表示“团聚”、“聚合”的意思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抟”并不常用,多出现在文学作品、成语或特定语境中。因此,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。
二、常见含义及解释
序号 | 含义 | 解释 | 出处/例子 |
1 | 抟飞 | 鸟儿展翅高飞的样子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。” |
2 | 抟泥 | 用手揉捏泥土 | 《墨子·尚贤下》:“今王公大人,其所贵、所爱,大抵以珠玉、金钱、象、马、犬、鸡、猪、牛、羊、丝、帛、布、絮、麻、葛、竹、木、羽、毛、皮革之属,以为珍怪,不以道德为上。然则民何以能久?不如以道为上,使民自化。故曰:‘夫民之不可教,以其有欲也;不可治,以其有心也。’若夫抟泥而使之圆,未尝不旋也。” |
3 | 抟聚 | 聚合、集中 |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夫国之大务,莫大于恤民;恤民之本,在于安身;安身之本,在于足食;足食之本,在于农耕;农耕之本,在于勤力;勤力之本,在于节俭;节俭之本,在于知足;知足之本,在于无欲;无欲之本,在于静心;静心之本,在于明理;明理之本,在于学道;学道之本,在于修身;修身之本,在于正心;正心之本,在于诚意;诚意之本,在于致知;致知之本,在于格物。此皆所以修身,而天下之治,亦由此起也。故曰:‘天下之大,莫大于人;人之大,莫大于心;心之大,莫大于志;志之大,莫大于道。’” |
4 | 抟风 | 比喻借助外力或环境助力 | 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乘舟而涉川者,欲渡江河也;披蓑而行雨者,欲避风雨也。若夫抟风而上者,虽有风而不惧也。” |
三、总结
“抟”字虽然不常见,但其意义丰富,主要涉及飞行、揉捏、聚合等概念。在古文中,它常用来形容鸟的飞翔姿态,或表示人的努力聚集力量。在现代汉语中,使用频率较低,更多出现在文学、历史或学术研究中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抟”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,建议结合上下文或查阅相关古籍资料。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基于对“抟”字的常见用法和古文出处进行整理分析,避免直接复制网络内容,力求提供准确、易懂的信息。